池塘里只有水,沒有魚,魚兒都“住”在池塘旁的20個綠色集裝箱里。2月25日一大早,位于東西湖東山街的武漢康生源生態(tài)農業(yè)有限公司(下稱康生源)養(yǎng)殖基地里,1000斤鱸魚被撈出集裝箱,裝入運輸車送往市場。在基地內,二期的40個集裝箱正進行水循環(huán)測試,即將投用。 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,這些高2.5米、長6米的集裝箱遠看與普通的集裝箱并無不同,走近才發(fā)現,這些集裝箱并未與地面平行,而是略向池塘傾斜15度左右,在集裝箱一側,還有控制出水、出魚的閥門。
記者順著樓梯登上集裝箱頂部,看到每個集裝箱都開了4個“天窗”,透過“天窗”,可清晰地看到箱內的鱸魚正歡快地游來游去。 “老話說養(yǎng)魚先養(yǎng)水,水好了魚才能養(yǎng)得好。”康生源負責人金敏介紹,集裝箱內裝有水質測控、物理過濾、生化處理、恒溫供氧等裝置,由智能化管理系統(tǒng)控制,箱內和池水24小時不停地循環(huán),可形成湍急的水流。記者在金敏手機的水質檢測APP上看到,智能檢測設備與終端相連,可隨時查看箱內水質含氧量、酸堿值和溫度。 集裝箱安裝在池塘邊也別有用意。將養(yǎng)殖與尾水處理進行有機結合,從池塘抽取上層高氧水,注入養(yǎng)殖箱體內流水養(yǎng)殖,尾水返回池塘進行生態(tài)凈水,池塘功能又轉變?yōu)樯鷳B(tài)凈化池。
在一間獨立箱體內,巨大的轟隆聲傳出,這是微濾機正在工作。它能將養(yǎng)殖尾水進行干濕分離,魚糞分離后可處理成有機肥,用于養(yǎng)殖基地內葡萄的種植;水體則通過管道流入一側的沉淀池進行道過濾,再進入凈化池進行二次過濾。這樣,養(yǎng)殖的整個過程實現了零排放、零農殘,且節(jié)水、節(jié)地。
金敏告訴記者,一個集裝箱的產量相當于一畝魚塘的產量,但占地面積大大減少,年產活魚量是傳統(tǒng)養(yǎng)殖模式的10倍。打撈方式也更靈活,以往在魚塘撒漁網起魚,至少需要12到18個人進行配合,現在兩人即可完成打撈。 由于魚具有逆水性,集裝箱內實現的逆流游走可使魚兒之間的間隙增大,更好地吸收氧氣,從而使魚肉緊湊、肉質更鮮。再加上箱內水質純凈,養(yǎng)出來的魚緊實、無土腥味,口感好。 2018年,在網上了解到集裝箱綠色養(yǎng)殖技術后,金敏和丈夫前往廣東考察學習,決定引進10組集裝箱開始養(yǎng)殖鱸魚。在吃到健康魚后,還可利用魚糞種蔬菜水果。
2020年,康生源被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(yè),基地則成為全國“池塘養(yǎng)殖轉型升級生態(tài)健康項目示范基地”。 目前,基地內二期40個集裝箱正在調試中,集裝箱旁5個形狀各異的池塘也已成型。金敏說,為更好實現水質凈化,二期的尾水經過干濕分離后將經過五道凈化,“個池中我們會喂養(yǎng)泥鰍,進一步吸收水中的魚糞,第二個水池將對粗懸浮物進行再攔截,第三個池中通過種植美人蕉等挺水植物,吸收水中的氨氮,第四個水池則會鋪滿火山石進行凈化,后進入第五個凈水池”。 據了解,二期項目投用后,不僅會提升產量,智能化的魚餌投喂設備也將啟用,這套設備依托箱頂鋪設的一條軌道,實現自動喂養(yǎng)。未來基地也將發(fā)展成一個集品魚、采摘、親子于一體的休閑旅游目的地。